前天幫朋友到天津工業大學招聘應屆畢業生,我們推出的崗位有銷售、計劃、商務等。招聘的崗位打破了專業的限制,因為這次招聘的崗位作為儲備人員。
我們通過兩個小時的面試,最終錄用了幾個學生。在回去的車上,設計師問:今天我們招聘問題是否太簡單了,又怎么感覺這個人行呢?
她的話題,卻講出了招聘錄用的標準。也是大部份招聘人員最困惑的地方,到底面試什么,怎么判定是否可以錄用。作為招聘的我心里或文字上應該有一把尺子,才可以量出這個人是否適合企業。要是沒有尺子,招聘成功了,那是運氣,失敗了,那是正常的。
我當時回答,應屆畢業生是一張白紙。因為他們學習的專業課程和知識,與企業的操作還有差距。企業的專業有些是重復的工作,我們只要教一下,讓他們練到極致。然后他們重復執才或操作,企業的運作就不會出問題。
講完設計人員,還不能領悟錄用的標準。一再追問,我直接舉例:應聘人員好比一個電腦。我們作為企業人員,要考慮到這個硬軟是否能輸入我們企業文化程序。假如選的硬軟,不能輸入企業文化。再優秀的人員,也不是企業需要的人才,最終以失敗而告終。因為硬件不能兼容,或者程序不能二次開發,對于企業是失敗的錄用。
總結:選人時,要選能輸入程序、兼容企業文化、二次開發的潛能力。 |